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7日讯(全媒体记者肖舞)2025中非电影周期间,6月16日,坦桑尼亚电影《还愿仪式》展映及映后见面会在长沙CGV影城德思勤IMAX店举行。这也是中非电影周唯一一场“中非电影导演隔空对话”。
电影《还愿仪式》聚焦少女格苏苏在城市求职受挫后返乡参加传统还愿仪式,却陷入宗族设计的婚约陷阱。故事通过女性无权读书、包办婚姻等陋习与现代摄像机、电视机等科技产品的碰撞,展现坦桑尼亚农村的性别压迫与传统秩序裂变。格苏苏带回摄像机,妹妹索菲亚无意间拍下姨父阴谋的关键细节,成为技术颠覆旧秩序的象征性隐喻。
映后,坦桑尼亚电影导演马丁·汉杜通过视频连线,与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秘书长、湖南广播电视台导演王东展开“中非电影导演隔空对话”,引发观众对非洲社会变革与中非影视合作的深度思考。导演马丁·汉杜在连线中透露,创作灵感源自妻子的真实经历:“还愿仪式是坦桑尼亚文化的一部分,但我们需要反思它如何被异化为束缚女性的工具。”影片结局中格苏苏选择与仇恨和解,马丁阐释其深层寓意:“这象征着坦桑尼亚的国家困境——族群分裂需通过妥协实现和平。”
映后对谈中,王东评价该片为“聆听真实非洲声音的窗口”,让中国观众感受到非洲社会的真实脉动。他认为,电影是世界通用语言,它让大家看到在不同文明交融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。比如电影结尾处诗意的镜头语言给出的开放式解答,即当列车载着完成还愿的格苏苏驶向城市,传统服饰与现代耳环交映在车窗,一切都诠释了和解的真谛,和解不是非此即彼,而是文明对话孕育的新生。
对话最后,马丁导演提出合作愿景:“坦赞铁路是中非友谊的丰碑,我渴望与中国电影人合拍这段‘关于爱的历史故事’,让这条承载着建设者血汗的铁路,成为触动两国观众的情感纽带。”